“好日子”到头了?700万人或将被重点排查,子女也会被“连累”

    2023-08-11 19:23:00 来源:芊芊子吟

    在过去的岁月里,中国被赞誉为储蓄大国,其居民储蓄率始终维持在44%,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9%。


    (资料图片)

    然而,近十年来,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开始显现,中国的居民负债率不断攀升。

    从2008年的17.9%飙升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62.4%,人均负债超过14万元。

    这一变化的背后,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因素。

    中国不断上涨的房价使大多数人无法一次性支付购房款项,迫使他们寻求银行的贷款来购房。

    据统计,中国个人房贷总额接近39万亿,有将近2亿人成为“房奴”。

    在这种情况下,居民负债率迅速攀升,房屋购买成为影响负债率的重要因素。

    同时,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改变,许多人虽然收入不高,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,因此只能通过借债来实现消费。

    近90%的90后背负债务,人均负债高达12.7万元。

    虽然开始时只是想借少量的钱来消费,但债务的滚雪球效应使得许多年轻人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债务困境。

    此外,一些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也不得不借钱,例如疾病、失业、创业、子女教育等。

    有些人会努力还清债务,但也有人选择逃避债务。

    对于那些债台高筑、企业失败的人来说,选择成为“老赖”的概率非常高。

    过去,即使是欠债不还的人,债主也难以追回债务。

    然而,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
    欠债不还的人不仅会被列入失信人名单,还可能会被债权人起诉并强制执行。

    目前,全国有700多万人被列入失信人黑名单。

    即使欠债人将所有财产变卖也无法还清债务时,债权人依然有权追讨余额,并将欠债人列入全国失信人黑名单。

    这将对欠债人的消费和出行造成限制,甚至影响子女和家人的生活,如教育和就业。

    因此,欠债人应该尽早偿还债务,以免影响自己和家人的未来。

    然而,适度的借贷在人生中难免会出现。

    关键是要守信用,在约定的时间内还清债务。

    不遵守承诺,欠债不还,不仅会受到法律制裁,还会影响个人声誉和家庭的未来。

    社会需要诚信,没有诚信的基础,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。

    因此,虽然债务是生活的一部分,但守信用是建设更好社会的基础。

    储蓄的传统价值正在面临年轻一代不同的消费观念所挑战,而负债率的上升似乎也在提醒我们,个人金融管理正变得日益重要。

    有人说,历史是一面镜子,可以照见人们的过去,也预示着未来。

    中国的金融形势就如此,从过去几十年的高储蓄率到如今的负债率攀升,我们或许能从中看到一个社会转型的缩影。

    过去,人们储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,如疾病、退休等。

    但如今,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借贷来满足消费需求,这也成为负债率上升的原因之一。

    其中,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中国居民的债务情况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    不得不承认,房子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居所,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。

    然而,高昂的房价使得大多数人不得不寻求银行贷款来购房,进而加剧了负债的压力。

    这种趋势对年轻一代尤为明显,为了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,他们往往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房贷。

    同时,消费观念的改变也在推动着负债率的攀升。

    年轻人追求高品质生活,但由于收入不高,不得不借贷来实现生活目标。

    然而,借贷消费容易陷入“欠债循环”。

    一些年轻人在追求短暂享受时,却未能考虑未来的还款压力,从而造成债务的不断积累。

    而随着债务不还现象的增加,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也在加大。

    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合力打击,让那些本以为可以逃脱债务束缚的人付出了代价。

    从失信黑名单到法律制裁,这些措施无疑提醒人们,守信用、理性消费的重要性。

   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高度互联的时代,个人信用记录将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。

    因此,回到最初的问题,储蓄大国是否还是储蓄大国?

    实际上,储蓄与负债并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,而是金融管理的两个不同维度。

    过去的储蓄习惯需要与时俱进,更加注重合理理财,适度借贷的同时,也要保持财务的稳健。

    只有在个人金融意识不断提升的基础上,才能在金融风险日益复杂的环境下,维护自己的经济安全。

    中国的储蓄和负债现象的背后,折射出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。

    适度的借贷与守信用是个人金融管理的关键,也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基础。

    在信息透明、法制健全的今天,每个人都应当认识到,金融责任和信用是不可或缺的。

    只有合理规划,才能在个人经济生活中走得更稳健,迎接更美好的未来。

    标签:

天乐橡塑拟投资建设年产1000万件汽车用减震制品技术改造及精密模具、工装技术改造两个项目
最后一页